顯示具有 關於我重譯的聖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關於我重譯的聖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輔助翻譯的軟體


從好幾年以前,我就對翻譯有興趣。在清華大學的圖書館看了好幾本有關翻譯理論的書以後,發現翻譯的理論大概就是那些,所以我欠缺的只是實際翻譯的經驗。

以前翻譯的時候,是在Microsoft Word裡面打字,同時不斷地排版,並用Word 內建的字典查查單字。
其實我現在覺得排版跟打字要分開,不然很浪費時間,現在也不大會用word內建的字典來查單字了,因為現在我有最強大的 GoldenDict 可供驅策。

那時候翻譯的是「信心的講辭」(Lectures on Faith),和新約聖經,想到以前那台電腦的配備,跟現在真是天差地遠。

以前筆電的CPU我都不知道他的時脈是怎樣的,記憶體也才256MB,硬碟好像才40GB,進Windows XP要好久,開翻譯的文件也要好久。
為了增快翻譯速度,後來就灌了Open Office, 並且開機直接使用安全模式。
現在想想也覺得很離譜,應該很少人覺得電腦速度太慢,而直接選安全模式開機來使用的。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和合本聖經中,字旁的小黑點是什麼意思?







當然有強調的意思。


強調那是譯者加上的字。





LDS 英文版聖經中有斜體字,其實那就是忠實的經文翻譯者在將希伯來文或希臘文翻譯成英文時加上去的字。


因為希伯來文或希臘文的文法與英文不同,只需要幾個字就可以表達意思,但翻譯成英文時需要加字進去才會讓整個句子有意義,這些英文有而希伯來文或希臘文沒有的字就以斜體來表示。代表那是譯者加上去的。其實約瑟 斯密對這些斜體字做了不少更動。
因為中文的斜體字看起來怪怪的,不像英文的那麼順,所以現今和合本中是在字旁邊用黑點點來表示。






在我排版的聖經裡就以粗體字來代替。沒有特別的原因。


所以每章的前言,或是為了讓中文意思通順而加進去的字就以粗體字來表示。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關於我重譯的聖經

        我現在在翻譯新約聖經,但是我做的大部分都是將古老的中文,改進成為現代的用法,同時也加上註腳和每章的前言,我也加上約瑟斯密他訂正的部分,基本上是依照胡教長的翻譯。
        說一句公道話,胡教長的翻譯在教義方面的正確性遠遠的高過和合本及新譯本聖經,教友看不懂和合本聖經沒關係,我們敬愛的胡教長已為我們翻譯靈感本聖經。


        等 等,那我還翻譯什麼聖經呢? 我做的事是將現有的和合本聖經中文和欽定本聖經的英文統一,並且用新版的三合一經文用的字來取代舊的翻譯,因為在翻譯的過程中,一個英文字可能有三四種中文翻譯,我就盡量把聖經的中文用字,與三合一經文的用字統一,所以教友能夠看出四部標準經典間互相的呼應。

        並且因為目前教會採用的版本是英文的欽定本聖 經(這是有原因的),我盡量使大家看出欽定本中教義的正確程度,當然約瑟斯密先知對數千處經文做了改正,我就加在註腳,使大家看得出來到底哪裡有更動。就像是目前LDS版的英文聖經一樣。胡教長的靈感本翻譯的一個小缺點就是看不出哪裡是約瑟斯密改正的、哪裡是原本欽定本的字(只是翻譯的比較好而已)。

我自己翻起來不順的地方


和合本裡面,對耶穌的稱呼,"夫子",我覺得翻得不太易懂,其實我到現在還是不了解"夫子"意思。
我猜想應該是類似"孔子"被稱為"孔夫子"的原因。所以"夫子"應該代表偉大的教師。
由於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也不了解"夫子"是什麼意思,所以我都改為"老師"。
不過這樣讀起來太白話了一點。 翻成"師尊"是比較文言,但又怪怪的。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召喚使徒(馬太福音10:1)

重譯的聖經裡面,關於召喚使徒的部分稍稍變得比較清楚。'

和合本中說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太10:1)
KJV原文為
And when he had called unto him his twelve disciples, he gave them power against unclean spirits, to cast them out, and to heal all manner of sickness and all manner of disease.
重譯為
耶穌召喚了十二個門徒,給他們能力,能趕逐不潔之靈,並醫治各樣的病症。

unclean spirits譯為不潔之靈,與摩爾門經中尼腓一書11章統一。




在馬可福音中也提到召喚使徒的部分:

和合本中說
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他那裡。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可3:13-15)
KJV原文為
And he goeth up into a mountain, and calleth unto him whom he would: and they came unto him.And he ordained twelve, that they should be with him, and that hemight send them forth to preach,And to have power to heal sicknesses, and to cast out devils:
重譯為
耶穌上了山,召喚祂要的人;他們便來到他那裡。 祂就按立了十二位,要他們和祂同在,使祂差遣他們去傳道,也使他們有能力去治病、趕鬼。(重譯)


經文中,the twelve apostles中文為十二使徒,但是因"使徒"是一神聖的字,所以用the twelve代替,翻譯就翻成"十二位"。

主按立了十二位以後,要他們和祂同在...這就是要訓練他們,使祂能差遣他們去傳道,也使他們能有能力去治病、趕鬼。
就像是傳教士訓練中心一樣,摩爾門經中有另一個例子
阿爾瑪開始向這人民傳教之前,與艾繆萊克一同住了很多天。(阿爾瑪8:27)
在和合本中看來有點矛盾,因為主既命令十二位,"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又要"差他們去傳道",不是有點怪嗎?

給聖職持有人的深奧教導

在總會聖職大會中,領袖偶爾會引用下列經文來勸誡聖職弟兄。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得前書2:5)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2:9)

我看半天看不出甚麼意思。

什麼是靈宮?這令我聯想到陰曹地府,閻羅王的寶殿。
作聖潔的祭司大概還比較好懂,我們是祭司,要保持聖潔。
那"靈祭"是甚麼? 感覺有點像中元普渡大拜拜??
"族類"又是指什麼?有點把我們比喻成水族的感覺。

自己研究、重譯以後發現:

   和合本: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得前書2:5)
    KJV:
Ye also, as lively stones, are built up a spiritual housean holy priesthood, to offer up spiritual sacrifices, acceptable to God by Jesus Christ.
    重譯:
你們也像活石,被建造在屬靈的屋宇上,持有神聖聖職獻上屬靈犧牲,藉著耶穌基督而蒙神悅納。(重譯)

   和合本: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2:9)
    KJV:
But ye are a chosen generation, a royal priesthood, an holy nation, a peculiar people; that ye should shew forth the praises of him who hath called you out of darkness into his marvellous light:
    重譯:
但你們是被揀選的世代,是皇族的聖職,是神聖的國度,是獨特的人民。你們要宣揚那召喚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頌讚。(重譯)

石當然指的是耶穌基督,因為祂是活著的神、活著的救贖主,而這"地面上唯一真實而活著的教會"就建立在這石上。

什麼是屬靈的屋宇呢?
基督說"我是好牧人,是以色列的磐石。凡建立在這磐石上的,永不倒塌。"(教約50:44)
保羅也說我們"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以弗所2:20)

獻上屬靈犧牲又是什麼呢?
尼腓三書9:19-20中說
"你們不要再向我獻流血的祭品;是的,你們要廢止供物和燔祭,因為我不接受你們任何供物和燔祭。你們應獻上破碎的心和痛悔的靈作為給我的祭品。凡帶著破碎的心和痛悔的靈歸向我的,我必用火和聖靈為他施洗。
主自己教導獻上屬靈犧牲的意義。



要更了解經文的話,請看我翻譯的聖經的這個部分。有許多註腳。

另一個給聖職持有人的教導在彼得後書第一章中,彼得勸告聖徒要讓他們所蒙的召喚和揀選得以確定。
此章我也已大幅訂正,意思應該很清楚。

翻譯的目的

我希望翻出經文的意思。

最近看了幾本翻譯理論的書,各有自己的理論。
有些人主張讀起來要像中文,"為了讀起來像中文,寧可只譯出七、八成的意思。"
這種看法不能用在經文的翻譯上。

我想,翻譯聖經的人大概語言造詣都不錯。
之所以翻譯的有點難懂,是哲學思想(神學思想)的問題。

我希望大家讀了我的翻譯以後,能開始喜歡新約聖經。
我的目的之一也是希望大家可以自行研讀英文原文,因為我覺得還是原文最清楚。
大家可以到福音書籍的頁面下載教會官方版本的聖經,自己印出想看的部分。

若由於我的翻譯,而讓有些人努力學習英文,來更了解神的話,甚至成為福音學者,這真是莫大的祝福。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山上寶訓(馬太福音5~7章)


馬太福音5~7章與尼腓三書12~14章被稱為山上寶訓。
在教會課程中,若有教山上寶訓這部分,平常都會請學員回家對照兩者異同。
傳教士用的宣講我的福音中,也有這個功課。
 
我把聖經中的山上寶訓,與新版的摩爾門經,做一個詳細的對照,並全部改成新版的摩爾門經的用語。
這樣一來,讀者就可以輕易的知道,兩者經文的不同之處。
 
之前因為兩本書翻譯的不同,所以看不出來到底是不是英文原文不同,還是只是翻譯不同而已。
 
其實路加福音第6章也有山上寶訓,雖然原文大部分跟馬太福音的一樣,不過翻譯成中文和合本時就看不出來一樣。(用字不統一)
路加福音這部分我還沒有重譯。

你們查考聖經(約翰福音5:39)


有一句話領袖們常引用,叫我們要研讀經文,在和合本中是這樣說的。
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翰福音5:39)
這句話我一直看不懂,甚麼是"內中有永生?"
為何"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
原文是這樣的
Search the scriptures; for in them ye think ye have eternal life: and they are they which testify of me.
這是英文語法中的祈使句,以動詞開頭,帶有命令的意思。所以這句話確實是主在命令人要查考經文。
祂命令:「查考經文;因為你們以為在經文裡你們有永生:這經文為我作見證。」
至於"因為你們以為在經文裡你們有永生"這句話的意思,我看過布司麥康基長老的說明,但現在一時忘了。

我查了以後,發現麥康基長老引用Jamieson的話來評注這節經文:

你們在經文裡發現你們永生的規章;你們要去查考經文,然後就會發現我就是經文所見證的偉大主題;然而你們不肯歸向我,以獲得你們自稱在經文中找到的永生,而經文告訴你們我就是這永生的賜與者。
"In the scriptures ye find your charter of eternal life; go search them then, and you will find that I am the great burden of their testimony; yet ye will not come to me for that life eternal which you profess to find there, and of which they tell you I am the appointed dispenser." (Jamieson , p. 137.)

更動用字


    其實,我將和合本的用字改成新版經文的用字以後,許多經文意思看起來就很明白。
    有時候英文明明是簡單的句子,但在和合本中就看不太懂了,這時我就會將句子重新翻譯一下。
    比方說約翰福音第6章整章,在加上JST就很易懂。
    自從我重譯聖經以後,我才感受到為何"翻譯正確的聖經是神的話",因為我自己翻譯,我才感受到經文中純正的力量。
    雖然略懂幾節經文,不過之前我的聖經是很空白的,不像我的三合一有一堆畫記和想法。
 

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約翰福音7:17)


領袖在講服從時,偶爾會引用這節經文:
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約翰福音7:17)
If any man will do his will, he shall know of the doctrine, whether it be of God, or whether I speak of myself.
 
我之前在思考,為何"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能知道這教訓是出於神,還是耶穌基督自己說的?
而且為何需要分辨這教訓是神說的,或是耶穌基督說的?祂們兩個是誰說的有差嗎?
 
 
有些領袖引用這節經文時,只引用一半,即
"If any man will do his will, he shall know of the doctrine."
(任何人若遵行祂的旨意,他必知道教義。)
並且在他們的教導中,偶而也會強調當我們遵行福音時,我們自己會知道這是真理。
 
所以比較好的翻譯應該是
 
任何人若遵行祂的旨意,他必知道這教義,是屬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
 
這節經文的意思有點類似"藉著聖靈的力量,你們可以知道真理。"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為什麼馬太福音要叫馬太福音?


    我們都知道救恩計畫就是耶穌基督的福音,那為什麼還有馬太的福音、馬可的福音等等,難道有其他的救恩計畫嗎?
 
    其實,先知約瑟斯密在重譯聖經時,以把四福音書的名字都改了。
    像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和合本翻為馬太福音),改為 The Testimony of St. Matthew (馬太的見證),
    其它三本福音書也做了一樣的更改,都改為見證。
 
    至於更改的原因,可看以下主說的話:
因此,我現在派另外一位保惠師到你們那裡,也就是到你們,我的朋友那裡,讓這保惠師,也就是應許的神聖之靈,能住在你們心中;這另外的保惠師就是約翰的見證中記載的,我應許給門徒的同一位。(教約88:3)
 
    所以約翰福音的意思,是約翰對耶穌基督的見證。